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提醒】女儿身上越来越臭,家长急坏!医生从其鼻子里取出一团…

健康广东 2021-07-07


3岁的彤彤活泼又可爱,

一直是家里的心头宝,

彤彤妈妈每次下班回家后

都会先亲亲自己的女儿。

但最近,彤彤妈妈发现,

自己每次亲女儿时,

会隐隐闻到一股臭味……



过了几天,彤彤身上臭味竟越来越明显。即使给彤彤洗了澡,换了衣服,臭味还是没消散。


彤彤妈妈还叫了孩子爸爸来一起“破案”,俩人在彤彤身边闻了半天,最终确认臭味来自口鼻。但在给孩子重新刷牙洗脸后,还是臭!



忧心忡忡的夫妻俩赶紧带着孩子来到了杭州某医院,找到了该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郭永康。听完家长的描述,郭医生为彤彤进行了详细的检查。竟在前鼻镜下发现彤彤的左侧鼻腔内有一个白色的异物,堵塞了整个鼻腔,周围的黏膜已经化脓糜烂,这才是臭味的来源。


原来在两个礼拜前,彤彤在家一边吃甘蔗一边看动画片,因为觉得好玩,就偷偷往鼻子里塞了一点甘蔗。



彤彤妈妈这才恍然大悟,这几天彤彤的鼻塞并不是因为感冒,而是因为这一小块甘蔗。


对此,郭永康说:“儿童容易对物品产生好奇,一定要将一些细小的物件放置在他们取不到的地方,在玩玩具时最好也要有人看护,如果发现孩子单侧鼻腔流黏脓涕、涕中带血和鼻塞、鼻腔臭味,或明确看到了异物,需及时就医,千万不要自己取,有可能会将异物越推越深,严重的还会进入气管造成生命危险。”


医生表示,在日常门诊接诊中,也时不时会碰到儿童鼻腔进异物的患者,尤其以小儿患者多见,他们会把如纽扣、纸卷、玩具、石块、果壳、花生、豆类等东西塞进鼻孔,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小昆虫爬进鼻腔的情况。


异物伤害是儿童意外伤害中

最常见的一种,

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案例,

春节假期尤为常见,

常见的耳鼻喉异物有哪些?

该怎么预防和处理?

一起来看看!


01

外耳道异物



外耳道异物是指外来物体嵌顿在外耳道即形成外耳道异物。


常见的外耳道异物有:

1、小儿在玩耍时常常将小物件(比如小玩具、小珠子、豆子等)塞入外耳道。

2、家长为小孩挖耳时将棉签、小纸巾等遗留外耳道。

3、蟑螂、蚊虫等误入外耳道。

处理方法:

切勿自己动手!应该看耳鼻咽喉科急诊,耳鼻咽喉科医师科通过电(子)耳镜确诊。医生会通过冲洗法、夹取法、负压吸引法、粘合剂粘取法等取出异物。如果儿童在取异物时不配合,难以取出时可全麻下取出。




02

鼻腔异物




鼻腔异物的常见原因有:

1、儿童常将小物件(纽扣电池、珠子、螺丝、豆子、果核等)塞入鼻腔,又难以自行取出,形成鼻腔异物。家长尤其需重点关注纽扣电池,纽扣电池是最危险的鼻腔异物之一,具有电-化学腐蚀的特点,容易造成鼻中隔穿孔、鼻部感染、损伤鼻腔组织引起鼻腔黏连等。

2、昆虫、蚊虫等进入鼻内。

3、外伤致竹签、金属片等进入鼻腔、鼻窦等。

4、医源性的纱布、棉签等遗留鼻内。


儿童鼻腔异物,多有单侧鼻塞、鼻腔流脓涕、涕中带血,以及呼气有臭味,这种情况应优先考虑鼻腔异物。怀疑鼻腔异物,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,医生可通过电子鼻咽镜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。一旦确诊鼻腔异物,必须及时取出。


03

咽喉部异物




两种情形易导致咽喉部异物:

1、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卡入鱼刺、果核等。

2、小儿玩耍,将硬币、玩具等小物件含在口中,容易误吞。


儿童贪玩,将塑料环含在口中,玩耍时不慎吞入下咽,形成下咽部异物


咽部异物,尤其是鱼刺,切勿吞饭团、青菜、喝醋等,以免使异物进入更深部位,增加损伤风险和取出难度,应第一时间医院就诊。


教育幼儿进食时不要哭闹玩耍,不要将别针、图钉、硬币等含入口中。尽量不要给幼儿喂食带刺、带骨、硬核的食物。


04

食管异物




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常见急诊之一。异物最常嵌顿于食管入口(第一生理狭窄),其次为食管中段(第二生理狭窄),下段少见(第三生理狭窄)。




这些情形易导致食管异物,需关注:

1、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。

2、小儿磨牙发育不全,食物未经充分咀嚼。

3、小儿口含小物件,不慎吞下形成食管异物。


发生食管异物,孩子会出现哪些症状呢?

1、吞咽困难,根据异物大小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。

2、吞咽疼痛,根据异物的种类不同疼痛程度也不同。

3、呼吸道症状,异物过大可压迫气管后壁而出现呼吸困难。

4、颈部活动受限,尖锐异物刺激或者食管周围炎症引起颈部活动受限。

5、发热,异物引起食管穿孔、食管炎、纵膈炎等并发症可有发热等症状。


广大家长平时除了要做好教育工作,务必还要将危险的物件收放好,避免小孩接触。如发现孩子有异物误吞情况,应及时就诊!


05

气管异物




气管-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危重急诊之一,可发生窒息以及心肺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。80%--91.8%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。

常见原因有:

1、小儿磨牙发育不全与咀嚼功能不完善,咽喉反射功能不完善,不易将瓜子、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咀嚼碎。

2、小儿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、哭闹,易误呛。

小儿将小物件含在口中,异物不慎进入呼吸道。


临床表现:

1、异物进入期,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、呛咳,伴有面红耳赤、憋气、呼吸不畅等,有时异物可被侥幸咳出,若异物嵌顿于声门或者主气管,侧可发生极度呼吸困难,抢救不及时会窒息死亡。

2、安静期,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内,可停留于大小相应的气管或支气管内,此时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。(这是很多家长、监护人心存侥幸之处,往往因为症状不明显而延误治疗。)

3、刺激与炎症期,异物刺激引起反复咳嗽、肺炎、肺不张、肺气肿等。

4、并发症期,轻者有支气管炎、肺炎。重者可有肺脓肿、脓胸等。


气管异物发生率高,病情凶险,切勿心存侥幸,有情况应及时就医。


异物伤害之“最”小贴士

▶气管异物最多发的年龄段——5岁以下

▶最紧急的异物类型——声门、主气管异物

▶气管异物最常见的东西——坚果类(花生、瓜子、栗子等)

▶具有电-化学腐蚀的异物——电池

▶容易损伤周围血管、神经的异物——别针、图钉

▶最容易忽略的异物——鼻腔异物

▶最多发的异物——咽部异物(鱼刺)


孩子好动是天性,

家长们要多加看护,

生活中注意存放好各种物品,

发现孩子有异常,

及时就诊!


来源:广州日报、萧山日报、广东省中医院

编辑:朱晓华、方洪秀、黄琪翔(实习)

责编:陈广泰


猜你喜欢




 

东莞新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关联的无症状感染者

【关注】春节疫情会反弹?病毒潜伏期超过14天?官方发声!

【科普】寒冷天气如何保护血管?医生建议:先“赖床”5分钟…


↙请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栏!


点【在看】,提醒更多家长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